日本领导人和在野党攻守激烈,局势混乱。高市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17 09:20
新华社东京10月16日电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束已近两周,但此次选举旨在选出新一届党魁。...
新华社东京10月16日电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束已近两周,但旨在选举新首相的提名选举时间尚未确定。日本领导人与在野党围绕首相人选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局势混乱。这场比赛将决定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成为首相的机会。 10月10日,高市早苗在东京会见记者。新华社/共同社 执政联盟突然瓦解。本月4日,高市七苗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成为该党首位女总裁。按照规定,他只需得到首相任命,就可以当选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然而公明党与自民党结盟26年的民主党10日突然提出退出执政联盟,给高市的首相任命带来进一步的不确定性。众议院465个议席中,自民党占196席,公明党占24席;参议院248席中自民党占100席,公明党占21席。公明党的下台使得自由民主党远远达不到其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多数席位所需的233个席位和125个席位。公明党此时给出的“分手”理由是,公明党要求加强对企业和团体政治献金的管控,而自民党却未能给出满意的答复。高市当选自民党新总裁后,被任命为自民党总裁。7日在自民党担任GH级职务。其中,党魁、前首相麻生太郎担任副总裁; “黑金”丑闻主要参与者之一、前“安倍派”骨干人物萩生田光一已出任党的重要职务副秘书长。日本《朝日新闻》指出,这两人中有两人对公明党不满。分析人士认为,“分手”的原因还包括双方缺乏信任、基本观念不同等。 9月22日,小林孝之、茂木敏光、林胜、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从左到右)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演讲会上合影。新华社(池子摄,弗兰克·罗比雄摄)“分裂大会”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自民党召开党员座谈会众议院和参议院14日举行会议。不少与会者建议维持首相(首相)与执政党总裁不是同一人的“大会分立”,让石破茂继续担任首相,直到高市更有希望赢得首相提名选举。日本《每日新闻》分析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呼吁,是因为如果今天举行提名选举,首相很可能会从在野党中选出。 9月7日,石破茂出席在东京首相官邸举行的官方新闻发布会。新华社(池子摄 花井宏 摄)日本原计划15日召开特别议会,举行首相提名选举,但后来推迟到20日之后。随后自民党提议21日举行选举,但反对党一方以继续进行党际磋商为由拒绝。目前,指定选举何时举行仍是未知数。 14日,高市在自民党两院议员座谈会上,对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的决定表示歉意,称:“这是我的责任,我对此深表歉意。”日本媒体曝出组织高市内阁人员的构想,明显是为了安抚党内各种势力。日本《读卖新闻》14日报道称,如果高市当选首相,他将考虑任命小泉进次郎为防卫大臣、林叶正为总法大臣、茂木敏充为外相。这三人都是高一在4日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的竞争对手。另一位竞争者小林孝之被任命为政治委员长调查是自民党五个关键立场之一。日本《朝日新闻》15日报道称,推迟组建新内阁将扩大日本“政治真空”,可能对经济和外交产生影响。根据计划,日本新首相将于本月底开始一系列外交活动,其中包括将于26日开始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政党之间的“攻防战”愈演愈烈。公明党提出与自民党“决裂”,不仅成为高市田苗成为首相之路上的拦路虎,也让一些在野党看到了结束自民党统治的希望。从各政党国会席位数来看,立宪民主党、民族民主党、日本维新党三大在野党在众议院席位较多。比自民党还强。如果这三个政党联合起来,就可以阻止高市成为首相。但三党政策主张不同,未必能结成联盟。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自民党目前正在举行分裂在野阵营的行动,以阻止在野党推出统一候选人。执政党和反对派近期展开“攻防战”,将举行密集党际会谈。国会中最大的反对党立宪民主党拥有仅次于自民党的最多议席,呼吁反对党团结起来实现“政权更迭”。该党此前也曾伸出橄榄枝,表示在首相提名选举中无需选择自己党魁,而国民民主党党魁玉木雄一郎是有力候选人。根据基德o 消息称,制宪民主党、日本改革会和民族民主党就推出统一候选人举行了领导层磋商,但尚未在政策层面达成一致。 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发表讲话。新华社(池子摄,金敬勋摄)高市早苗与日本维新党党魁吉村博文15日举行会谈,同意以共同治理为重点,从16日起启动政策磋商。如果日本改革协会计划谈判达成协议,它将在首相提名选举中投票给高一。高适当选总理的可能性增大。日本维新会16日召开参众两​​院议员全体会议,同意将与自民党的政策磋商移至以构建联合政府为重点,留下充分党的高级领导权力。日本首相提名选举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举行。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一方获胜。如果无人获得过半数选票,则得票最高的两名选手进入第二轮投票,决出获胜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市赢得首相提名选举的可能性较大。然而,政党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谈判结果以及在野党能否组成联合议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陈泽安、李子越)